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时代浪潮中,教育帮扶与文化赋能成为激活乡土活力的关键引擎。为助力山区教育发展,拓宽学生视野、传递知识温暖,同时提升我院学子社会实践与育人担当能力,容艺影视产业学院“艺动先锋队”于2025年7月7日-7月16日前往福州市罗源县松山镇松山第二小学开启一段以爱育苗、以智赋能的支教之旅。
支教筑梦山乡
思想文化
普语下乡,声传山海
在支教地,志愿者们走进山区小学课堂,推广普通话知识;组织趣味语言实践活动,引导孩子们大胆用普通话交流表达,助力普通话融入日常、传递乡情,让语言之美点亮山乡向学星火。
爱国星火,点亮山乡
志愿者们以爱国为魂,开展特色课堂。组织孩子们通过讲述爱国英雄故事,从民族英雄抵御外敌到当代楷模奉献担当,让孩子们触摸信仰温度,厚植爱国情怀。
民俗相传,山乡共鸣
民俗文化教学上,以图片为载体,解析传统节日由来,讲述民俗故事,四大名著。这些流传在乡野的故事,不再是书本里遥远的文字,而是变成了能参与、能触摸、能讲述的生活记忆,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读懂家乡的文化密码,也让民俗的根须在青春的心田里扎得更深。
安全防护
安全相伴,守护山乡
志愿者们聚焦安全教育,为孩子们筑牢成长防护网。通过情景模拟,让孩子们直观学习防溺水知识,了解野外水域的危险。从理论到实践,把安全常识融入日常教学,让安全意识在山乡孩子心中落地生根,护航他们快乐成长。
智防网络,安全同行
网络安全教育化作一堂堂生动的“数字防身课”。我们从孩子们熟悉的手机游戏、视频聊天入手,用情景模拟演示“陌生人发来的链接能不能点”“个人信息能不能随便填”,让他们在互动中学会识别网络陷阱,让网络空间的阳光照亮每一颗纯真的童心。
反邪护心,科学筑防
反邪教育以“辨伪存真”为核心,为山乡孩子筑起思想防线,志愿者们用真实案例拆解邪教的伪装。用孩子们能理解的语言揭开邪教的危害性。通过反邪动画让孩子们理解邪教的危害性,让科学精神成为抵御邪教侵蚀的最坚实盾牌。
健康守护
防艾课堂,知识启航
防艾教育以科学与关怀为底色,走进山乡课堂。志愿者们借助防艾手册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清晰区分“日常接触不会传染”的误区,让孩子们在直观认知中消除恐惧。让防艾知识成为守护健康的铠甲,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科学防护与人文关怀的双重种子。
禁毒教育,守护未来
为将禁毒教育融入山乡课堂,志愿者们用易懂的方式讲解毒品的危害。通过禁毒漫画讲解常见毒品的危害。把禁毒知识转化为生动的课堂实践,让纯净的校园里永远洋溢阳光与安全的气息。
课堂传承非遗
制旗传情,家国共筑
孩子们有序的坐在课桌旁,看到卡纸的分发,每个人眼神里都充满着期待,手里攥着黄色蜡笔,要亲手画一面国旗。从勾勒五角星的轮廓,到仔细填色,每一笔都带着对祖国的敬意。当最后一抹黄在红底上定格,粗糙的蜡笔痕迹里,藏着最真挚的热爱。
锤草印花,非遗体验
志愿者们带来了锤草印花的木锤、素布与采摘的花草,教孩子们握紧木锤一下下敲打。孩子们举着自己敲印的手帕互相展示时,草木的清香里飘着惊喜,这些敲出花纹的小手,正悄悄接住了这份非遗技法。
扎染寻味,非遗育心
扎染制作中,孩子们在志愿者的教学下用布料、染料亲手创作手帕,在折、浸、染的过程中,感受色彩晕染的奇妙。漆扇环节,带领孩子们了解漆扇历史,从制漆到成扇的匠心工序。触摸温润扇面,感知非遗温度,传统文化的种子悄然播撒。
石塑创作,童趣飞扬
踏入石塑粘土的奇妙世界,孩子们的指尖沾满了柔软的粘土。孩子们把心里的奇思妙想变成了能捧在手心的小雕塑,每一件都带着独一无二的温度,是童心与创造力碰撞出的温柔印记。
心灵呵护,非遗剪纸
非遗剪纸的课堂上,红宣纸与剪刀的声音细碎作响,成为连接传统与童真的纽带。孩子们以剪为媒,将熟悉事物化作剪纸作品,在手艺实践中,完成与传统文化的深度对话,让非遗文化在童真表达里焕发生机。
活动总结
本次“三下乡”旅程,“艺动先锋队”志愿者们以能力为舟、实践为桨,书写健康守护、文化传承。围绕普通话推广、爱国教育、安全教育、民俗故事传承等主题,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为孩子们带去知识与陪伴。
离别时,孩子们攥着志愿者们衣角,眼里打转的泪花,让“活动落幕”有了沉甸甸的重量。未来,容艺影视产业学院不会停下脚步;将持续以青春奔赴乡村振兴,让青春之花在祖国需要的地方绽放,让实践之火点亮乡土希望,让这份难忘的回忆化为持续奋斗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