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乡村教育,点亮希望之光④|容艺影视产业学院团委赴罗源开展“青春护航,安全“童”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11 动态浏览次数:37

为普及安全知识,筑牢安全防护网,聚焦儿童安全守护与非遗文化传承,2025年7月11日,容艺影视产业学院“艺动先锋队”在福州市罗源县松山镇松山第二中心小学开展“青春护航,安全‘童’行”安全系列主题活动。

安全课堂,护童成长

图片 1.png

图片 2.png

图片 3.png

图片 4.png

图片 5.png


活动开篇,志愿者王可馨同学以《生命是什么》视频开启安全教育。围绕交通规则,借“红灯停、绿灯行”口令与趣味素材,强化儿童交通安全意识,融合防火、防溺知识,演示火情应对与灭火器操作,强调“不私自下水”准则,以互动问答巩固内容。借新闻图片传授防拐骗技能,从拒绝陌生人食物到牢记家人联系方式,提升儿童自护力。

随后,志愿者张慧瑄同学围绕“‘肠’识小课堂”宣传页,讲解肠道疾病感染症状、预防及应对方法,提升大家对健康认知。


捶草印花,非遗体验

图片 6.png

午后,志愿者王可馨同学围绕“锤草印花”开展非遗体验课堂,通过趣味图片讲解植物拓染的过程,解析通过敲击使植物色素渗透布料的物理染色原理,展现非遗技艺的科学内涵。

“植物采集→明矾固色浸泡→造型固定→均匀捶打→晾干成型”五步教学,指导儿童选用枫叶、井栏边草、檵木等易上色植物,完成拓染创作,展示拓染在服饰、文创产品中的创新应用,引导孩子们了解非遗技艺与现代生活的联结,激发文化传承兴趣。

图片 11.png

图片 12.png


心得体会

在三下乡安全教育与非遗传承的双重实践中,让我对“知识传递”有了深刻理解。在安全教育的活动里,用视频、口令串联交通、防火防溺等知识,孩子们从被动接受到主动互动,印证了“趣味引导”对知识吸收的关键作用。

午后非遗课堂里,从历史脉络梳理到物理染色原理解析,再到动手创作,孩子们在“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中,触摸到传统文化的温度。这不仅是技能传授,更是在孩子心中播撒安全意识与文化认同的种子,让我明白志愿活动的价值,在于以专业、系统的知识传递,助力乡村儿童全面成长。         

—艺动先锋队毛雨

三下乡的这段经历,成为我夏日里最珍贵的记忆。安全教育活动中,我尝试把复杂的安全知识,转化为孩子们能听懂、愿意参与的内容。当看到他们记住 “红灯停绿灯行”,学会拒绝陌生人食物,我深知这些看似简单的知识,或许能在关键时刻守护他们。这让我懂得,安全教育需要耐心与创新,要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 

下午的非遗体验环节,以“历史、科学、实践”的步骤,解析捶草印花技艺,让传统文化不再是遥远符号,而是可触摸、可创作的生活美学。这次活动,让我明白无论是安全守护还是文化传承,都需要以真诚的互动、生动的形式,才能真正抵达人心,我也会带着这份感悟,继续在志愿路上前行。

—艺动先锋队郑窈瑶

活动总结

本次“青春护航,安全“童”行”活动以安全教育为基石,从交通规则、防拐防骗到防火防溺、肠道健康,多维筑牢儿童安全防线。借捶草印花非遗体验,串联历史、科学与实践,让传统文化可触可感。“艺动先锋队”在知识传递中实现自我成长,深刻诠释了安全守护与文化传承的双重价值。未来,团队将持续以专业与热忱,延续安全护航、非遗传承之路,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