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文化,绽放非遗㉑| 南后街古韵,花灯制作情
发布时间:2025-03-20 动态浏览次数:17

冰心曾说过:“我的老家在福州南后街,那条街从来就是灯市,灯市之前就已是‘花市灯如昼’了。灯月交辉,街上的人流彻夜不绝。”

历史背景

图片 1.png

福州南后街花灯制作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唐代,福州就成为全国盛行花灯活动的十大城市之一,每到元宵之际,民间制灯、买灯、赏灯、送灯尤为活跃。南宋时,在杭州举行的全国灯赛中,福州、苏州花灯被评为上品,蜚声海内外。福州的南后街是福州花灯的发源地,至今仍是福州市花灯手工制作的中心,福州流传的一句俗语:“前街买买蚶,后街买买灯。”福州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前后20天,在南后街举办灯会,结合民俗举办点灯、放灯,耍灯、游灯等节目表演,南后街就成为花灯的海洋,家家户户张灯悬门,十里灯街红光辉映,人来人往呈现热闹的景象。

图片 2.png 

明清时期南后街有20多家花灯制作店,有加元、郑记、安工、水悌、桂英,依朋、福福等,其中郑祥霖师傅的玉华花灯店历史较长,在南后街花灯艺人中较为突出。

工艺特征

图片 3.png 

花灯是以竹条编织成的竹架为框架,以纸、布或玻璃等包装装饰而成的彩灯。制作者将竹子劈成坚韧轻薄的竹篾,塑型、扎骨架、裱糊、装饰,每一个步骤看似简单,却很精细。制作过程没有图纸,全凭手艺人的经验和技术。

图片 4.png 

福州花灯种类很多,挑的有八角灯、球灯、西瓜灯;扛的有关刀灯、龙抢珠灯,后来还有飞机灯、战舰灯等;地上走的有猴骑绵羊灯、牧童骑牛灯、状元骑马灯;堂上挂的有宫灯、走马灯等。清代陈微文诗云:“华灯成市将元夕, 色色精工费剪裁。几种寄供新岁玩,清光四壁照衔杯。”描述出了福州灯市的盛况。

图片 5.png 

文化传承

图片6.png 

福州南后街花灯制作工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韵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闽都文化的组成部分。

2007年8月28日,“福州南后街花灯制作工艺”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福建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