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东南沿海漳浦,剪纸艺术自唐朝起传承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漳浦剪纸既是漳浦千百年来民间文化的重要符号,也是海洋文明孕育的艺苑奇葩。为了促进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容艺影视产业学院团委学生副书记林欣怡同学于2月8日前往漳浦县高少萍剪纸艺术馆开展了非遗传承学习活动。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高少萍
高少萍,民进会员,当代剪纸艺术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获得者,中国剪坛十把金剪刀称号获奖者,全国第十一次妇代会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第六届)候选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2020年、2021年两度入围“八闽工匠年度人物”奖提名,福建省美术馆(馆聘)首席民间艺术家,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分会副会长,漳浦县剪纸协会会长。
1987年1月,高少萍创办荣浦工艺美术社,主要从事漳浦民间剪纸的创作及交流。2000年12月,她创办高少萍剪纸艺术馆,继续从事漳浦剪纸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创作,同时正式迈向市场。2006年5月至今,高少萍剪纸艺术馆成为福建省以及漳州市对外展示漳浦剪纸的窗口,每年都有不计其数的来自全球各地的人们走进艺术馆,进行文化交流和商品贸易。
学习过程
踏入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少萍老师极具代表性的大型剪纸作品,它们尺幅巨大,气势恢宏,细腻的线条与磅礴的构图让人忍不住驻足凝视。像那幅以闽南风情为主题的剪纸,古厝、番仔楼错落有致,人们在街头巷尾穿梭忙碌,每一个细节都栩栩如生,生动地还原了闽南地区的烟火日常。
馆内的作品风格多元,既有传统民俗题材,也有现代创意佳作。传统作品中,花鸟鱼虫、神话传说在她的剪刀下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动物的灵动、人物的神韵都被刻画得入木三分。而现代题材的剪纸更是别出心裁,将时尚元素与剪纸技艺完美融合,比如以城市地标为蓝本创作的剪纸,高楼大厦、桥梁街道在剪纸的独特艺术语言下,展现出别样的魅力,让人惊叹传统技艺竟能如此与时俱进。
聆听剪纸文化
非遗剪纸艺术传承人高少萍老师向志愿者讲述了自己获各类剪纸艺术大奖的难忘经历,以及分享了自己的作品创作来源。从构思的反复琢磨,到纸张的层层裁剪,再到每一刀落下去的轻重把握,每一个细节都饱含着心血。
学习剪纸文化
非遗剪纸艺术传承人魏琴老师向志愿者介绍了剪刀的用法、不同质地纸张的特性,并耐心指导志愿者剪纸的技巧。
学习心得
林欣怡同学表示:“这次学习,不仅让我学会了剪纸这门技艺,更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热爱。剪纸艺术不仅仅是一种手工技艺,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民俗和审美价值。通过剪纸,我仿佛穿越时空,与先辈们进行心灵的交流,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学习总结
此次,在高少萍剪纸艺术馆的学习经历,宛如一场跨越时空的灵魂对话,更是一趟深度探索知识的奇妙旅程。容艺影视产业学院的林欣怡同学在此次学习中不仅领略到闽南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思考力与高雅的审美力。
今后,容艺影视产业学院将持续深入学习,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学院将致力于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为社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